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1篇
  免费   904篇
  国内免费   1201篇
测绘学   582篇
大气科学   780篇
地球物理   991篇
地质学   2393篇
海洋学   847篇
天文学   246篇
综合类   344篇
自然地理   47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以苯酚和4—溴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一种尚未见文献记载的新化合物——4—溴苯甲酸—2,3,4,5,6—五溴苯酯,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苯酚的全溴化。此产物可望在阻燃剂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2.
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8.5℃~20℃的条件下,用Cu2 ,Zn2 ,Cd2 和Cr6 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进行了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2 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0.299,0.176,0.133和0.120mg/L;Zn2 的24h,48h,72h和96hLC50分别为6.700,3.624,2.577和1.951mg/L;Cd2 的24h,48h和72hLC50分别为4.246,2.588和2.137mg/L;Cr6 的24h,48h和72hLC50分别为31.974,7.499和3.808mg/L;Cu2 ,Zn2 ,Cd2 和Cr6 对刺参幼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8,0.362,0.259和0.750mg/L。四种重金属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 >Cd2 >Zn2 >Cr6 。  相似文献   
83.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seawater pH has long been sought by marine chemists (for example: [Dickson, A.G. 1993a. The measurement of sea water pH. Marine Chemistry, 44, 131–142, Dickson, A.G. 1993b. pH buffers for sea water media based on the total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scale. Deep-Sea Research, 40, 107–118; Zhang, 1996; Tapp, M., Hunter, K.A., Currie, K. and Macaskill, B. 2000. Apparatus of continuous-flow underway spectrophotometric measurement of surface water pH. Marine Chemistry 72(2–4), 193–202; Friis, K., Koetzinger, A., Wallace, D.W.R. 2004. Spectrophotometric pH measurement in the ocean: Requirements, design and testing of an autonomous charge-coupled device detector system.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Methods 2, 126–136]. Recently, such attempts have taken on greater significance as anthropogenic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may create rapidly changing oceanic pH. Spectrophotometric techniques have been accepted generally as the b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seawater pH. Here we report a new technique using thymol blue as the indicator dye and fitting the entire spectrum from 400 to 900 nm rather than measuring the absorbance values at only two or three points in the spectrum. This full-spectrum modelling enables a reduction in signal to noise over other techniques. In the laboratory, we find with seawater samples a pH precision increase of five-fold “within” a sample and seven-fold “between” samples when comparing the full spectrum to the three-point method of analysis [Zhang, H., Byrne, R.H. 1996. Spectrophotometric pH measurements of surface seawater at in-situ conditions: absorbance and protonation behaviour of thymol blue. Marine Chemistry 52, 17–25].  相似文献   
84.
研制了 30 0双向自调导叶透平试验机组 ,安装在 10 0 0活塞式往复流透平试验台上 ,对两种叶轮方案和 6种不同喷咀、扩压器进行了不同活塞行程、不同周期和不同恒定输出电压下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喷咀出口角α1=2 1 5°、扩压器入口角α2 =6 5 5°和α1=2 4°、α2 =6 3°组合最佳 ,最高效率达 5 3 3% ,而且在宽广流量系数范围内 ,特别是大流量系数范围内都有较高效率。大大优于常用对称翼透平。将上下游导叶固定 ,变成双向固定导叶透平。用No 1叶轮和 6种导叶出口角组合进行试验。表明最佳导叶出口角为 2 4°~ 30°,最高效率仍达 38 5 % ,比对称翼透平仍高许多  相似文献   
8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nge of TCO2, △PCO2 and SST, current, upwell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during El Nin(~)o event in the subtropical Pacific, the responses of TCO2 and △PCO2 in surface water in the subtropical Pacific during El Nin(~)o and La Nina have been simulat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 carbon cycle model with biota pump.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CO2 in sea water increases with reducing of SST during mature phase of El Nin(~)o in the subtropical West Pacific . At the same period , the Kuroshio in this region was weakened , the zonal currents were divergence , the upwelling carried the wat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O2 to the sea surface , so both of TCO2 and △PCO2 in surface water were increased . But TCO2 and △pCO2 were decreased during La Nina period. These simulated results confirmed the observations in 1982/1983 , 1986/1987 ,1991/1995 and 1997/1998 El Nin(~)o events .  相似文献   
86.
分析了2L-IHP目标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幅度和相位信息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实现了SAR图像中人工目标的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87.
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玉米产量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熊伟  杨婕  林而达  许吟隆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0):1092-110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产量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采用区域气候模式与CERES Maize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基准气候(BS,1961—1990年)和A2、B2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2011—2100年我国雨养和灌溉玉米产量,初步预测了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玉米产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如果保持现有的玉米生产状况,气候变化将导致我国玉米主产区的玉米单产普遍降低,总产下降,给玉米生产带来一定经济损失。A2气候变化情景对我国玉米产量的负面影响要大于B2情景。CO2肥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负面影响,其缓解作用对雨养玉米更明显。未来全国玉米主产区的雨养和灌溉玉米的稳产风险及低产出现的概率将会增大,总产的年际波动更剧烈。由于目前研究结果是未考虑农业生产的适应措施而得出的,可能会高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8.
王海芝  程捷 《第四纪研究》2008,28(6):1090-1097
周口店地区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中更新世时期,而缺乏对早更新世时期环境变化的研究。这主要是由于缺少保存完好的早更新世沉积记录造成的。随着对20世纪80年代在周口地区发现的东洞剖面,发现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早更新世剖面,为研究早更新世时期的古环境变化特征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为了重建早更新世时期的古环境变化特征,利用XRF对东洞洞穴沉积物的主要元素(SiO2,Al2O3,Fe2O3和CaO)的化学组成进行了高分辨率分析,同时对沉积物中的FeO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东洞剖面沉积物的主要化学组成为SiO2,占41.6%~58.9%,其次是Al2O3和Fe2O3,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69%~29.63%和5.00%~9.81%。Al2O3和Fe2O3在剖面上与SiO2含量成明显的镜像变化关系,显示出Al2O3和Fe2O3对沉积物中SiO2含量的稀释作用。另外,Fe2O3与Al2O3在剖面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Fe2O3主要富集在富铝的矿物中。从元素含量在剖面的上分布看,东洞剖面的化学组成发生3次大的波动,主要表现为SiO2和FeO含量增高,而Fe2O3与Al2O3含量的减少。这3次波动分别出现在剖面的15.3~14.6m,11.0~9.9m和8.40~7.84m深度处。在3次化学组成的波动出现的同时,指示沉积物风化程度和温度变化的Si/Al(SiO2/Al2O3)和FeO/Fe2O3比值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值增高,指示了3次大的干冷事件。另外,在剖面上部(10.00~7.84m,即第2次事件以后)SiO2/Al2O3和FeO/Fe2O3比值变高且波动频繁,表明自第2次干冷事件后沉积区的环境变得不稳定,逐渐向冷干气候转变。东洞剖面的地球化学记录(SiO2/Al2O3和FeO/Fe2O3)与泾川黄土剖面的粒度曲线具有较好的对比性,支持了东洞剖面记录的环境信息与黄土沉积记录的环境变化具有一致性。通过与泾川粒度曲线的对比发现,东洞剖面记录的3次干冷事件在时段上分别对应于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L26,L15和L13。  相似文献   
89.
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胡萝卜系统中镉、锌、镍3种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Zn、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3种元素的活性大小依次为Cd>Ni>Zn。根据回归分析,元素Zn对胡萝卜块茎和茎叶吸收Zn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元素Ni对胡萝卜各部位吸收贡献最大的均为Ni的铁锰氧化态。  相似文献   
90.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杨油层CO_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长垣外围有3×108t特低渗透的扶杨油层储量在注水开发条件下难以有效动用,为提高这部分储量的有效动用率,开展了CO2非混相驱油试验研究。PVT测试结果表明,扶杨油层原油较稠,体积系数小,膨胀性和收缩性小,溶解系数较低;CO2驱油细管实验最小混相压力为29 MPa,比原始地层压力高8.6 MPa,现场试验为非混相驱;长岩心实验CO2驱油采收率比注水高4~6个百分点。综合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结果看,大庆长垣外围扶杨油层开展CO2驱油试验是可行的,并于2003年初在宋芳屯油田南部开辟了注气试验区,有注气井1口,采出井5口。矿场试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能够使特低渗透、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其开发效果,该技术有望成为特低渗透扶杨油层有效动用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